給我一塊錢,甘願成畜不成人

「1天1美元!我要一個強壯的男生!」富人來到貧窮村莊,爲戰爭中失去雙腿的孩子,徵選能揹他上下學的人。孩子們蜂涌而來、拼命爭取,男孩吉亞跑得像馬一樣穩健,順利獲得傷殘小僱主的青睞,擊退其他人選。

吉亞開始每天揹着小僱主上下學,宛如他的私人坐騎,除此之外,還爲他洗澡、洗衣,做盡任何苦差事,但小僱主仍是不快樂,他希望自己騎的是匹真正的馬;吉亞也很不滿自己被當畜生使喚,忍不住委屈的淚水,和小僱主起了爭執,雙方一度陷入僵持。

然而,一位乞討女孩的出現,卻讓兩人關係出現劇烈的改變。小僱主更加任性妄爲,吉亞卻不再埋怨,儘管承受莫大的痛苦,仍然堅守這份工作。在這沒有童年的殘酷世界裏,適者真能生存?吉亞的堅持能否爲他換來幸福,抑或只是惡夢一場?

對於出生在災難中的孩子來說,承受痛苦是他們最基本的生存能力

【背馬鞍的男孩】是伊朗新一代電影大將莎米拉‧馬克馬巴夫(Samira Makhmalbaf)執導的第四部劇情長片,劇本由其父親─伊朗電影國寶─穆森‧馬克馬巴夫(Mohsen Makhmalbaf)編寫,影片在多倫多國際影展全球首映,尖銳的觀點與富爭議的題材,受到國際影壇的高度矚目,影展邀約不斷。

電影背景設定在阿富汗邊遠的貧窮地區,現實中,這裏的兒童陷在極度貧困的迷宮裏,廢棄的污水管道就是他們的簡陋住所。對我們而言,電影中孩子所處的境況可能殘酷無比;但對於出生在災難中的孩子來說,承受痛苦是他們最基本的生存能力。導演爲了讓真實生活中的演員契合故事裏的人物,決定全片採用非職業演員,並跑遍阿富汗數十個城市才找到合適人選,而演員們無經雕飾、發自真實的自然演技,幕幕深刻精采,令人過目難忘。

電影主要不是想展示或影射阿富汗、伊朗與中東地區的表面局勢,它就像面鏡子,越是真實剖繪的情感,越是血淋淋地令人不敢直視,影像的寫實基底挑動觀者不安的神經,而這些都和文明與否無關,電影中的情節可能發生在任何地方,只是很少人敢於正視自己人性中的幽暗角落。

相較於【天堂的孩子】與【何處是我朋友的家】等清新可人的伊朗兒童電影,【背馬鞍的男孩】更加獨樹一格,電影負載着沉重命題,反思批判的鋒芒銳利逼人,觀衆可以看到導演在創作上的毫不妥協,將素材推到極限的勇氣。導演將大人世界中的權力遊戲,如實地反映在兩個男孩身上,將人性做了一個多面向的呈現,帶給觀者形式及內容上的震撼感受,寓意深遠,充滿人生哲思。
相關